我国的防空导弹系统,性能到底有多强?
4月28日,央视7台《砺剑》栏目报道了陆军第78集团军防空旅的一场演习。
演习中登场的主角,正是“红旗”-16B中程区域防空系统。
“红旗”-16B是我国最新的防空武器之一,它具有较大的拦截范围,优秀的精度以及抗干扰能力,综合性能在世界同类产品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这种首次亮相于2019年的防空导弹已经在服役了多年,但此次却是其第一次呈现在近距离的镜头下。
那么这场演习细节能透露出“红旗”-16B的哪些细节?这型防空系统的性能到底如何?
1
垂直发射,应对饱和攻击
“红旗”-16原本是一种专门为海军研发的中程防空系统,目前应用于我军的054A型护卫舰。
这套防空系统在服役中展示除了不俗的性能,因此便在舰载版“红旗”-16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陆基版。
陆基版的“红旗”-16虽然有着60公里的射程,属于一种区域防空武器,但却并没有像“红旗”-9一样被划分给空军承担国土防空任务,而是交付给了集团军属防空旅作为一种野战防空力量使用。
在作战中,“红旗”-16会伴随集团军的地面部队机动,为己方后勤通道、装甲力量撑开防空保护伞,反制敌军的空中战场遮断打击。
“红旗”-16系列导弹防空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垂直发射设计。
相较于使用倾斜挂架发射的方式,垂直发射模式在攻击目标时不需要改变自身指向,反应速度更快,因而可以应对饱和式打击。
不过与舰载版“红旗”-16使用的热发射模式不同,陆基版改为了冷发射。
所谓的热发射指的是导弹在发射单元中点火,并依靠自身动力升空的发射方式。
而冷发射则指的是导弹先依靠预先储存的高压气体等动力弹出发射单元一定高度后,再点火、调整姿态飞向目标的发射方式。
之所以要进行这种改进,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省下排焰道的空间,方便导弹发射单元安装在发射车上。
“红旗”-16的发射车采用了TA5350型6轮底盘,该底盘的四周安装有液压千斤顶支撑架,在导弹发射时这些支撑架能够保证发射车的稳定。
该发射车可以装载6个内含1枚导弹的发射单元,而一个使用该导弹的防空营又装备有6辆导弹发射车。
如此计算下来,仅一个进入作战状态的防空营就随时都有36枚导弹蓄势待发,火力可与两艘054A导弹护卫舰媲美。
按照两枚防空导弹抗击一个来袭目标的标准作战模式,“红旗”-16导弹营能够抵御18个各类来袭飞行器、导弹的进攻。
同时,每个导弹营还会配备一部远程搜索预警雷达,以及一部火控跟踪雷达,两种不同雷达的搭配能赋予“红旗”-16很高的打击精度与较广的探测范围。
(红旗-16B的警戒雷达)
这还是最初的“红旗”-16A所拥有的能力,而改进版的“红旗”-16B将拥有更强的性能。
首先,“红旗”-16B导弹营下属的火控雷达,其天线升级成了电子控制波束的相控阵体制。
搭配上“红旗”-16半主动制导弹头的分时照射模式,能让其一次性攻击多个目标,进一步加强了“红旗”-16抗饱和攻击的能力。
另一方面,“红旗”-16B的弹体相较于“红旗”-16A加长了1米,这也就意味着它能容纳更多的燃料。
同时,“红旗”-16B还可能使用了最新型的N-15B推进剂替代了上一代HTPB推进剂,从而拥有更强的机动能力和最大速度。
这一改进,让“红旗”-16B的射程相较于A型有了一定提高,达到了近80公里,可拦截的目标种类也多了许多。
在过去,“红旗”-16A仅能对航空器如巡航导弹、敌军战机进行拦截,而“红旗”-16B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拦截处于俯冲阶段的弹道导弹。
改进后的“红旗”-16B的服役,让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也具备了一定的反导能力,对于我军战斗力的提升意义巨大。
当然,想要在战争中获得胜利,仅仅拥有性能优良的武器还不够,日常训练的扎实程度、部队演训的实战化程度也非常重要。
那么,我军在后两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呢?
2
演习就是实战!
让我们回到78集团军防空旅的演习中来,此次演习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场景、科目设置贴近实战化要求。
为了检验部队的真实作战水平,导演部并没有将此次演习的科目事先通知参演部队,需要后者根据情况现场判断、随即处置。
并且还特意将演习地域设置在了距离该部队驻地千里外的内蒙古草原,让部队先进行长途机动,在陌生地域进行演习。
进入陌生环境,也就意味着从行军路线到发射阵地都充满着不确定性,不仅需要注意地形特征,还需要小心有可能的敌军地面部队偷袭。
于是,在进入发射阵地后,该防空部队迅速派出了步兵到周围进行警戒,保护防空系统发射车、雷达车、指挥车等技术装备的安全。
发射阵地建立的过程中,官兵还需要做好伪装措施,例如在车辆上覆盖伪装网等等。
我军配发的新型伪装网,除了拥有依靠迷彩涂装减少被肉眼、白光侦察器材发现概率的功能,还在面料中添加了阻热材料,能够通过抑制车辆的红外信号,躲避红外光电设备的搜索。
同时,在敌军目标没有出现时,保持电磁静默也是非常有效的隐蔽手段。
为了锤炼部队的生存能力,导演部甚至安排了躲避卫星侦察的科目,当敌军的侦察卫星过境时,防空导弹营就像需要迅速从发射状态转入隐蔽状态。
在之前的同类演习中,就有同样使用“红旗”-16的部队因为规避卫星侦察失误而被判定演习失败,此次演习中的参演部队明显顺利完成了该科目。
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演习的整个过程都使用了实弹,对来袭的靶机进行了打靶训练。
在来袭目标的设置上,导演部也精心挑选了多种不同动力、不同飞行速度的靶机,以求模拟各种不同性质的目标。
除了常规的打靶,导演部还设置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例如在防空导弹的火控系统锁定一组目标时,突然放出另一组威胁更大的目标,逼迫参演部队迅速做出调整。
抑或者在官兵们聚精会神紧盯雷达屏幕时,突然放出生化武器来袭警报,要求全员立刻穿戴防化设备。
还要在整场演习中持续对参演的防空部队进行电磁干扰与压制,全面模拟战场上可能遇到的情况。
当发射车上的6枚防空导弹全部射出后,防空导弹部队就要迅速对其进行再次装填。
这时候就轮到专用的导弹装填车大显身手了。
这种装填车上安装有一个大型液压机械吊臂,它一次可以吊起一个装填了导弹的发射箱,或三个空的发射箱。
在装填车的配合下,“红旗”-16B防空部队能够做到在野战环境下迅速进行弹药补充,大大增加了火力持续度。
各种演习科目、突发情况的处置,让这支操作“红旗”-16B的防空部队技战术能力都得到了检验与提升,增强了该集团军的野战防空水平。
实际上,这次演习设定的难度反而是偏高的。
由于没有远程防空导弹的配合,“红旗”-16B被迫承担了所有任务,而实战中我军的防空导弹部队并不会单打独斗。
中国防空体系有多强?
拥有了更大射程和一定反导能力的“红旗”-16B防空系统,除了承担野战防空以外,还具有了一些新功能。
它在执行要地防空任务时,能起到补全我国防空体系远、中、近三层搭配的作用。
在要地防空作战时,我军的防空从外到内圈分别部署的是“红旗”-9B、“红旗”-16B、“红旗”-17、“陆盾”-2000。
其中射程最远的“红旗”-9B拦截斜距能够达到200公里以上,它也是我军要地防空中的远程拦截力量。
与更远的射程相对应,其整套系统的态势感知能力和拦截效率也都比“红旗”-16B强大得多。
“红旗”-9B防空营配备的雷达是HT-233型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工作在分米波的C波段,而不像“红旗”-16B的火控雷达一样工作在厘米波的X波段。
更大的波长让HT-233所发射的电磁波具有更低的衰减率,探测距离也大大增加,但也有无法进行火控照射的缺点。
不过这对“红旗”-9B而言并不算缺点,由于其采用了主动制导体制,导弹的导引头自身携带有X波段照射雷达,所以并不需要地面雷达进行火控照射。
一个“红旗”-9防空营配置有8辆发射车,按照每辆发射车搭载4枚导弹计算,一个营便能在单波次防空抗击中发射总计32枚导弹,火力强度非常高。
在实战中,想要突破由“红旗”-9B组成的外围防空网络已经非常不易。
也只有当饱和攻击的强度超出了“红旗”-9B拦截能力上限,有敌机或导弹进入到防空圈百公里以内时,“红旗”-16B才会发挥作用。
两种防空导弹的搭配,能够让我军要地防空能力的效率最大化,也留出了更多的容错空间。
就算“红旗”-16B也没有命中目标,其防空圈的内层还有“红旗”-17这种短程防空系统。
“红旗”-17的射程就相对较低了,只有刚刚超过10公里,只能对付一些漏网之鱼或武装直升机。
不过“红旗”-17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搜索、火控、发射等功能全部集中在一辆轮式底盘上,因而可以做到急停发射,从行军转换到发射状态只需要几秒钟。
而这也还不是我军防空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最内层还有09式自行高炮、“陆盾”-2000密集阵系统这类的高射炮。
这些武器普遍都只有几公里的射程,是我军防空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险手段,只不过通常情况下,高炮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不大。
想要突破由营级防空单位组成的前三层导弹防空体系,就要同时使用50枚以上导弹或战机架次,接近一艘航母全甲板攻击的弹药投掷量。
如果我军一次投入团级防空兵力进行拦截作战,想要使用饱和式打击压倒其防空能力只会更加困难。
形成了完整远中近三层抗击网络的我军防空系统,能够强而有力地守护我国领空!
我国的防空体系,从建军时使用的牵引式高炮,再到引进、仿制苏联防空导弹,最终发展为自主研发的全套防空体系,足足历经了70年风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就曾用最传统的高炮击落了大量美军军机,守护了我国军队后勤生命线。
60年代中,我国也用引进的萨姆-2导弹击落过不可一世的U-2高空侦察机,创下了全球首个防空导弹实战战果。
抗美援越时期,我军防空部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拥有更先进装备的我军防空部队,虽然在技术上进行着不断更新换代,但骨子里还是那支不畏强敌的人民军队。
他们定能在未来的战斗中继续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