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日,与江苏省太仓县临近的江面上,一艘军舰正在极速前进,它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入海口,然后立刻北上驶向我方所在的解放区。然而,就在几个小时后,军舰内部和甲板上传出的密集的枪炮声让该舰立刻停止了航行。一场本应该大获成功的海军起义,就在种种隐患和意外之下,最终遭到了无情的扼杀。
1945年初,美国继续保持了对国民党在军事武器方面上的援助。考虑到抗战时期,国民党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有关军舰的援助也成为了接下来的军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年1至2月,由国民党海军精挑细选的60名军官和1000名水兵从印度辗转前往美国,美国人甩出了自抗战爆发以来对国民党海军援助的最大手笔:八艘驱逐舰!当然,这所谓的八艘驱逐舰完全是夸大其词,实际上只是两艘护卫舰、四艘扫雷舰和两艘巡逻舰。其中最大吨位的护卫舰太康号和太平号也不过在1100吨至1400吨左右,余下的军舰甚至都在千吨以下。可对于当时孱弱的国民党海军来说,这些美国人看不上的二手小军舰,却如同一只又一只的巨无霸。
二战时期美军援助的军舰,编号为869的军舰就是后来的永兴号
毕竟在抗战前,国民党海军千吨以上的军舰屈指可数,且大多数都是民国初期甚至清朝末年的产物。而眼下的八艘军舰,可都是近两年才建造的现代化军舰,任何一艘舰船都如同金子一样的宝贵,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历史背景和故事相当复杂的永兴舰。
永兴号军舰,1943年建造,这是一艘满载排水量为945吨、航速仅有15节的巡逻舰,两门76毫米的主舰炮、四门40毫米和六门20毫米的机关炮又构成了该舰的全部火力。当年的美国人建造此舰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近海巡逻,可伴随着二战的临近结束,这艘刚刚服役的军舰也失去了用途,它便转手送给了国民党海军。
1946年10月,永兴号巡逻舰南下前往西沙群岛进行巡航,在宣布主权的同时,该舰更把当地的一座无名小岛改名为永兴岛,也是从这一刻起,永兴号成为了一艘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舰。可在两年多之后,这艘名舰又一次详细地出现在了历史的记载中,但它牵涉的并不是振奋人心的历史,而是一场血腥而又惨烈的起义未遂事件。
永兴号在西沙群岛留下的历史痕迹
从1946年开始,伴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国民党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以及经济上的逐步崩溃,原本远离陆上战场的国民党海军也同样是人心浮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顽固的国民党海军舰长蛮横的压制属下官兵的异常思维,但却也更进一步地加深了矛盾。
而永兴号就是如此,作为该舰舰长的陆维源(1911-1949)在此前两年多的时间里,其指挥军舰参与过针对解放区的炮击,也曾率舰参与镇压了血腥的台湾228事件。其执掌永兴号以来,作为国民党海军精英以及桂永清嫡系手下的他保持了飞扬跋扈的性格,这无形当中也激化了部分永兴号官兵与其之间的矛盾,这其中就包括该舰的航海军官陈万邦。
在亲眼目睹了解放战场国民党逐步衰退的局势后,作为进步青年的陈万邦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设法策动军舰内志同道合的战友,大家一同夺取军舰,并将军舰开往我方的解放区。
尽管陈万邦的思想是进步的,但永兴号军舰的劣势他却改变不了,那就是作为国民党海军的主力战舰,大部分舰上人员的思想都是顽固的。因此,从1945年该舰返回国内以来,我方的地下党组织始终无法在该艘军舰内发展。即便是陈万邦本人,也并非是地下党成员,其仅跟个别未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存在过接触。
左数第三为陆维源,永兴号起义时,其时年39岁
这也就意味着,军舰上缺乏足够数量且具备凝聚力的起义者,陈万邦只能通过个人关系联络军舰内部的熟人,且部分参与者只是看到大势已去,或者想尽快脱离战场,才跟随陈万邦参与起义。
可以说,从行动的开始阶段,这场起义就已经埋下了一个致命的隐患!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陈万邦终于凑成了一支起义小分队,只是这支队伍的规模实在有些寒碜:
指挥官:航海官陈万邦。
副指挥团队:军需军官朱纪刚、陈姓军医。
起义士兵:一名看管军舰枪械室的枪炮士官、三名军舰炮兵、两名电讯室士兵、一名轮机房士官。
从字面阵容来看,陈万邦凑齐这支小分队也是花费了一番功夫,尤其他重点锁定了几个关键的细节。夺舰成功后,军舰要开往解放区,导航指挥方面他可以负责。成功策反了枪库保管员,对于平时不会配备个人枪械的大多数舰上官兵来说,起义行动一旦发起,就算他们企图反抗,只要让枪库保管员将枪械室的大门锁住,这些赤手空拳的人就无力抵挡。
老电影《海魂》,讲述的是国民党海军起义的故事
两名电讯兵控制通讯设备,一名轮机兵持枪看管轮机舱的其他人员,以保证军舰行驶过程中的设备运行,另有其他三名枪炮士兵充当预备队,军需官和军医充当辅助指挥。如此配置之下,加上起义分队的突然袭击,陈万邦自信这场来自于永兴号的起义行动一定会大获成功。
但过于自信的陈万邦却也同样忽略了这三个隐患:
1、永兴号的满编人员为110人,起义人员的数量甚至没有占到10%,倘若其他100人一起反抗,他们手中的枪械压制得住吗?
2、起义发动后,起义官兵有的人要看管轮机舱,有的人则要在船舱里看押百十来号不愿参加起义的人员。而驾驶室和电讯室同样需要有人来留守,这也就意味着,十个人要分别把守军舰的不同位置。倘若其中的一个位置出现问题,将直接引起连锁反应。
3、更加致命的是,参与人员中唯一一个来自于轮机舱的轮机士官,在起义爆发前曾多次询问陈万邦有关起义成功后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或金钱奖励。很显然,他参与起义的动机不纯,但急于拉拢人马的陈万邦却忽略了这个人有可能会带来的隐患。
老电影《海魂》讲述国民党海军起义成功的故事,但现实往往没有这么完美
而最后的事实表明,永兴号起义的失败,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坏在了这个人的身上。
1949年4月底,永兴舰奉命从上海出发前往江阴进行巡逻,在脱离舰队的背景下,陈万邦意识到机会的来临。
5月1日晚,当军舰行驶到江苏太仓至吴淞口一带时,军需官朱纪刚以保养枪械为理由,提前收走了军舰上所有军官的配枪。加之其他士兵并不随身佩戴枪械,整艘军舰上的非起义人员已经处于无武装的状态。
见时机已到,陈万邦一声令下,枪炮士官取出冲锋枪和卡宾枪交给其他参与起义的九人,并立刻锁死军械库。他们冲向军舰的不同位置,并持枪控制了永兴号的驾驶舱、轮机舱和电讯室。猝不及防的舰长陆维源和副舰长彭广茀也当场被抓住。武力夺舰后,陈万邦下令轮机士官持枪看管轮机舱的其他人员继续工作,驾驶室也留下少数人员用于驾驶军舰。而其他数十名不愿参与起义的官兵,则被统一关到军舰尾部的一个船舱中。从外部锁死舱门后,门口留下一个士兵持枪戒备。
其他的起义者则一起来到驾驶舱和电讯室,他们与少数被胁迫的人员一同驾驶军舰向出海口方向驶去。为了破坏永兴号上的指挥,陆维源也被单独关押到驾驶室,与船尾被关押的数十名手下保持分离的状态。
永兴号在美国的照片,舰首的主舰炮还覆盖着炮衣
由于参与起义的人数实在不多,按照陈万邦的设想,起义发动后,不愿参与起义的官兵或许会有一部分人愿意配合,可直到行动结束,被制服的上百人也无人表示愿意配合起义。因担心军舰在行驶途中,这些被关押的人员可能会采取行动。陈万邦又再次做出了致命的举动,他竟然允许陆维源通过广播对近百名手下进行喊话,想让后者来安抚其他人员的情绪,而陆维源也假意表示同意。
可当他走到通话器前,顽固的陆维源却突然号召被关押的人员立刻进行反抗,并告知参与起义的人数其实并不多。尽管见状不妙的陈万邦立刻关掉通话器,但听到舰长声音的其他人员也立刻稳定了士气,尤其是轮机舱被看押的人员,也立刻萌生了反抗的念头。
他们反复地劝说着那个看管轮机舱的轮机士官选择放弃,本来就起伏不定的轮机士官在左右衡量之下,其最终做出了反水的决定。由于轮机舱只有这一个起义者,该位置立刻处于失控的状态,而对于这个变化,正在驾驶舱的陈万邦和其他人还处于浑然不觉当中。
永兴号军舰的尾部拍摄
这个叛变者随即用通话器向驾驶室喊话,谎称轮机舱有可能压制不住,请陈万邦本人过来支援。正在指挥的陈万邦听到通话后并没有亲自下去,但他却做出了最后一个致命的举动:他竟然让唯一一个掌管着军械库钥匙的枪炮士官单独前往轮机舱查看。由于其并不知道整个轮机舱已经发生了反水,枪炮士官下去的时候,他并没有将军械库的钥匙扔在驾驶室而是直接带在身上。
结果,这个可怜的枪炮士官下到某处悬梯附近的一处走廊时,埋伏在走廊另一侧的、十几名手持消防斧、锤子和扳手的轮机舱人员突然一拥而上,将来不及开枪的他活活打死,众人也在他的身上发现了钥匙。由于没来得及开枪,守在军舰尾部看管其他人员的另一个起义战士没有察觉到异常。轮机舱的人员立刻打开军械库并取出了十几支冲锋枪,利用火力上的优势,他们冲到了军舰尾部轻松地将那名起义士兵开枪打死。直到枪声从军舰内部传来时,位于甲板上方的陈万邦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但也为时已晚。
永兴号起义失败后的照片,军舰上遍布着累累弹痕
因为随着被关押的人员一起冲出,他们拿出了更多的武器,并从军舰尾部冲上甲板。由于人多势众且火力强劲,他们很快就将陈万邦等人压制在驾驶室。但令人无语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公报私仇,在已经压制了陈万邦等人的情况下,副舰长彭广茀居然指挥这些围攻起义官兵的敌人,将军舰尾部的40毫米机关炮对准了驾驶室,然后展开了疯狂的扫射。尽管他们知道,陆维源此时也在驾驶舱里。
在如此疯狂的火力输出下,陆维源和驾驶舱内其他五名未参与起义的士兵全部被双方的流弹打死,作为起义指挥的朱纪刚在炮击中遇难,陈万邦本人也在炮击中受伤。也许是意识到大势已去,他放弃了其他六名仍在抵抗的起义士兵,而是独自一人冲出驾驶舱跳入江中。但面对甲板上的众多敌人,落水的陈万邦直接成为了活靶子,众人一齐向他落水的位置开枪扫射,企图游走的陈万邦也不幸遇难。
伴随着两名指挥者的相继牺牲,陈姓军医指挥其他五名起义士兵一同退入电讯室,并彻底反锁舱门,他们迎来了这场起义最后时刻、也是最绝望的坚守,而这艘军舰也被反抗的敌人彻底控制。
永兴号的侧方拍摄,陈万邦最后时刻就是从最高处的驾驶台跳入江中,但随即遭到扫射牺牲
起义失败后,永兴号立刻返回到黄埔港口。进入港口后,永兴号上的人员和前来增援的敌人不断向电讯室喊话,要求船舱内的其他六人选择投降。这六名最后的坚守者不做任何回应,但被困船舱的他们也无力突围。在喊话无效的情况下,国民党海军使用电钻,强行从电讯室的舱壁钻出一个孔洞,并向电讯室内注射毒气,最后的六名起义者也在毒气的攻击下全部遇难。
同年,国民党海军宣布将永兴号改名为维源号,以此纪念陆维源的阵亡,但对于其死于自家人之手的事实则绝口不提,而指挥杀死上司的彭广茀成为了维源号的舰长。
九年之后,1958年9月1日,炮击金门期间的料罗湾海战于当日爆发。根据作战计划,我方的鱼雷艇编队将对国民党运送物资的运输船进行袭击。但在战斗发起后,参与攻击的两艘鱼雷艇却把远处装备着强劲火力、并在此次行动中护送运输船的维源号当成了没有武装的运输船,并立刻调转船头发起攻击。
1958年的永兴号,但此时它的名字早已经改成维源号
结果冲到近距离之后,面对着维源号雨点般的炮火拦截,这两艘鱼雷艇才发现自己判断失误,转向试图躲避时,两艘鱼雷艇又不幸发生碰撞,最终双双沉没。
维源号巡逻舰的战绩表上,从此又多了“击沉两艘鱼雷艇”的战绩。